2023-04-03 10:41:097660
激勵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激發員工取得優秀業績的常用手段。不過經常會發生制定了激勵方案后,錢和物都花出去了,員工卻并未提升多少工作動力的情況。其實,激勵究竟能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,要看激勵方案的合理性和員工工作難度。

有句俗話叫重賞之下必有勇夫,很多企業做激勵的假設是“只要給足了獎勵,員工自然會全力付出”。這也是激勵失效時,我們常用的一個借口——錢給的不夠。
但還有句俗話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。員工是否努力,除了自身的主觀能動性,還取決于目標的合理性和完成目標的過程中能否調動足夠的資源,如果員工無論如何努力都難以達成目標,或者完成目標的必要資源他控制不了,那么激勵就很難起到作用。
實際上,「要激勵員工產生的行為或結果」的實現難度,是激勵方案能否起效的基礎,有時甚至決定了激勵措施有沒有必要去做。如果想讓員工跳一跳摸到更高的目標,除了提升向上跳的意愿度,還要幫員工解開身上的捆綁,讓員工能跳得起來。
激勵措施的工具和載體對激勵對象是否有價值和吸引力,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激勵的效果和效率。絕大多數激勵方案都集中在現金、股票期權或晉升等外在有形激勵。其實能激發員工的,除了外在激勵,還有內在激勵。
員工在工作上不斷追求卓越和提升自我的動力,除了所謂“升官發財”的動機,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來自于工作本身的成就感,以及在努力過程中得到獲得的認可,不管是外在的還是內在的。
管理者和激勵方案制定者有時候會放大外在激勵的作用,而忽視內在激勵的作用。這可能產生兩個問題:
第一個問題是增加激勵的成本或降低激勵的效率,外在激勵因為簡單粗暴,因此相較于內在激勵,有形成本偏高,內在激勵更注重儀式感,有時候一個小的有象征性的物件或者儀式,就可能產生數倍于外在激勵的效果,而且激勵作用的持續時間可能更長,可以降低激勵成本,提升激勵效率。
第二個問題是如果只注重外在激勵而忽視內在激勵,有可能轉移員工的動機,讓員工認為自己是為了獎金去工作,就會計較公司給發的多了還是少了,發的規則合不合理,有沒有空子可鉆,從而與公司產生博弈,而忽略了工作本身的挑戰和自身能獲得的成長。
當然,老板畫大餅或開空頭支票一定是不可取的!激勵還是得靠真金白銀,考慮好切實可行的激勵方案,再選好方式方法,那么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2023-04-11 11:15:157462
2023-04-10 10:06:158110
2023-04-07 10:21:237152
2023-04-06 10:26:088055
2023-04-04 11:11:128735
2023-04-03 10:41:097661